菊花石从其形成来说是天然的。它是吸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,是天造地琢的。然而一经人们将它搬回家中,去观摩它、欣赏它,甚至研究他时,它就成为艺术品了。
中国的奇石一开始就是和艺术紧紧结合在一块的,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,或现代,奇石几乎都是被当时著名文人或有文化底蕴的达官们所藏。古代如柳宗元、杜甫、白居易、陶渊明、苏东坡等,居室庭院都装饰以奇石作为观赏,著名的四大古代名园拙政园、沧浪亭、狮子林、留园都是投入巨资遍选奇石花木兴建的山水园林。古人在石理方面也颇有研究:苏东坡的《怪石供》,其中已经有了“形、色、质、纹”的影子。郑板桥在题《画石》中则称米元章论石,“曰瘦、日绉、曰漏、曰透,可谓尽石之妙…”他们的石论都是从艺术的角度提出赏石的标准,显然他们都是将奇石看成了“艺术品”的。近代的曹雪芹所写的《红楼夢》(石头记),吴承恩所写的《西游记》(石猴记)实际都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对石头崇拜,并寄托或发泄自己的心思。现代的周恩来、鲁迅、矛盾、梅兰芳、齐白石,张大千、沈钧儒、沈鹏等无不爱石,他们也毫不例外地是将奇石看成是高雅“艺术品”的。由此可见奇石一直是和艺术紧紧结合在一块的。
源远流长,历史悠久,起源上溯到250万年前,人早就知道用石,秦始皇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时,就用了不少的奇异怪石、玉石,汉武帝修造上林苑,都把大规模的奇石搬入皇宫之中,奇峰异石成了皇宫奇景,成了皇亲国戚独享之物。当时,玩石、赏石、藏石、贩石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,自此,经久不衰,一些文人墨客更视为雅趣,吟颂推崇备至。
菊花石的发现源于乾隆时期。起初被用作铺路石,后来人们偶然发现了其中美丽的菊花,就惊叹不已,奉为奇石,从此呈上了庙堂之上。天然的菊花石经加工,可制成砚台、印章、笔筒、笔洗等物,河料菊花石更是制作茶具的精品料,烹煮出来的茶芳香四溢、甘甜可口。
菊花石是原生态的艺术品,由于其还具有其它人为艺术品而无法共具的“稀有性”“奇特性”、“不可再生性”、“独一无二性”、而且“无法复制”,更是弥足珍贵。清代的菊花石精品、菊花石雕砚等,都是目前收藏品市场上不可多见的珍品,价格十分高昂,上百万、上千万甚至过亿也不足为奇。历史与文化有时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,对于这不可再生的菊花石,我们应该珍惜目前拥有的每一块仅有的菊花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