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布,是远去的记忆,又是身边的技艺。虽然名气不如菊花石和湘绣,但浏阳夏布,也有着其素雅之美。我们谈及艺术品,会看到八骏齐奔,会闻到月下花香,会听到高山流水,这些意象深远,虽然摸不到捉不透,但我们能感受得到,这深植于国人精神中的文化基因。但夏布却是可以感受到温度的艺术品,你很难在艺术品展厅找到夏布,她是伴我们随行的民族技艺。
关于夏布的这份记忆来源于“慈母手中线”,据考证,棉织兴起于明清两代,而在此之前的中国人,无论富贵贫贱,身上所穿之物,皆是由苎麻纤维所编制的布料,这种布料便是流传千年,被西方成为“中国布”的夏布。孟郊之母手中的缝线,经过千年的岁月,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对母亲的记忆。而这线的起点,便是长于郊野的苎麻,它紧贴大地,随风起舞,虽无乔木高挺,可堪栋梁之才,无米麦可食,果万民之腹,但经由它抽成的丝线,可以编制温暖,编制文明,让先民告别兽皮毛发的野蛮,步入衣冠文明。“以章服之美谓之华,以礼仪之大谓之夏”,夏布文明之布。
如今,缤纷繁丽的服饰让我们眼花缭乱,服饰不再仅仅是保暖的工具,更多的与个人审美和艺术欣赏眼光契合。我们再次回顾远去的夏布,可喜的是,夏布并未走远,与众多遗忘在历史深处的技艺想比,夏布是幸运的。现在,夏布作为民族工艺的代表,承载着更重大的责任,作为布艺的艺术品,它数次登上世界的舞台,我们感叹于东瀛吴服的精美典雅,殊不知其皆由夏布织成,号称“匠人之国”的日本,甚至还进口了不少浏阳夏布。民族工艺让我们更自信,深厚的历史让我们更沉稳。